題:
盤式製動器與鼓式製動器
Autistic
2018-01-25 08:07:5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現代汽車傾向於使用盤式製動器;老式汽車和經典汽車使用鼓式製動器;盤式製動器性能更好,因此被認為更安全;實際上,盤式製動器的轉換適用於某些經典汽車。為什麼卡車仍然存在鼓聲?

老式和老舊車主可能會針對其車輛的時期校正,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可能希望保留正確的車型年制動器的原因。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可能選擇使用交叉輪胎*顫抖*
小型轎車的新模型仍然具有鼓式製動器(至少日本和歐洲模型)。
可能重複嗎? ... https://mechanics.stackexchange.com/q/6381/4152
鼓式製動器比後輪上的手製動更好。盤式製動器上的手製動效果更差。
@i486-我的經驗證明了這一說法。我的Camaro僅帶電子製動器的盤式製動器不喜歡保持傾斜。每15秒大約6英寸的高度向下傾斜我的車。我很高興看到,大聲笑。
專門看一下這個答案:https://mechanics.stackexchange.com/a/15462/15036鼓的“主要”優勢通常被忽略了,因為它們所需的啟動力要小得多。在我們所有人都有剎車的今天,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過去這是大不了的事,我認為對於大型卡車來說仍然是一個問題。
我的帶盤式手剎的MR2也喜歡隨剎車一起滾動。我竭盡全力阻止它滾動,以至於我什至都斷開了電纜。鼓式(內盤式)制動器Eclipse在很小的壓力下保持良好狀態。
這還不是一個答案,但是我質疑問題的前提。如今,大多數新的皮卡車都配有後盤式製動器。如果您談論的是重型卡車/拖車,那麼巨大的成本壓力和慣性可防止任何重大的切換,因此鼓式製動器在這種(氣動)應用中可能會更好。
@Criggie不僅期限正確。仍然沒有看到前面提到的這個原因,但是我發現它很重要:使用鼓,您的輪輞將保持更長的清潔時間。尤其是如果您使用漂亮的合金或鍍鉻線輪,經過幾次製動後仍然保持光澤的感覺很好。使用鼓之後,經過幾百公里後,它們幾乎根本不會積累制動盤和碟片的灰塵。
@i486是。後盤可以為此目的合併一個小鼓。但是,電動制動器或手動制動器的操作不是製造商的決定因素。
五 答案:
SteveRacer
2018-01-25 08:57:0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一般地說,盤式製動器的性能要比鼓式製動器好。

制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掠”或接觸區域。在卡車中,“襯裡”和鼓的鞋非常大-接觸的表面積比一對剎車片大得多。

確實,盤式製動器具有許多優點:緊湊,易於維護,持續不斷可自動調節磨損,冷卻並減少每個車輪的簧下和旋轉質量。碟片是現代高性能車輛的選擇。

但是,如果制動力相等,那麼使用經過良好調節和維護的鼓式製動系統,從本質上講不會降低“安全性”。在帶有空氣製動器的卡車上,制動力通過機械彈簧來實現。氣壓消除制動力,並允許卡車行駛。如果發生故障,則默認使用制動器。使用液壓碟片系統,液壓故障根本不會導致剎車。

在編輯時:

另一個要點:碟片傳熱更好地進入流體,它會沸騰並使製動幾乎無用。鼓與流體的隔離度很高,因為唯一的真正接觸是抵靠汽缸活塞的蹄片或推桿。

+1用於簧下和旋轉質量。
我還要補充一下,鼓式製動器具有自動執行功能。 (這取決於鼓中斷的設計,有些不具備此功能)此功能減少或消除了對功率提升器的需求。磁盤中斷必須具有增強功能。
汽車大小或更大的車輛中的盤式製動器需要幫助。摩托車不需要真空輔助制動器,因為它們不僅可以用您的手/腳的力量將其鎖定。
@vini_i在1970年之前製造的許多車輛中,增加了一個伺服系統(或助力器),以減少操作員的工作量-您的意思是真的要討論前導蹄與後拖之間施加製動力的差異鞋子 ??
@SolarMike我指的是前導靴對尾隨靴施加額外力的作用。
@vini_i因此,即使如此,對於某些採用雙前導蹄形制動器的車輛,它們也需要伺服系統...因為操作員的錯誤非常嚴重,除非您只在談論非常輕的車輛...
@SolarMike無論如何,如果所有條件都相同,則鼓中斷所需的伺服比磁盤中斷所需的伺服要小。
@SolarMike https: // en.wikipedia.org / wiki / Drum_brake外觀具有自我應用特性
讓我們[繼續聊天中的討論](http://chat.stackexchange.com/rooms/72213/discussion-between-vini-i-and-solar-mike)。
在雨中,我駕駛鼓式製動器駕駛的大多數汽車都非常糟糕。您必須學會通過經常應用制動器來“乾燥”制動器,否則當您最需要製動器時,您會發現自己的製動功率為零。
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您建造一個帶有彈簧的盤式製動器了,它迫使彈簧塊靠著磁盤,而液壓/氣動執行器將彈簧塊拉開。
@Hobbes-使用該設置也不會停止車輛。與彈簧相比,您甚至無法開始接觸真空或液壓所施加的力。相比之下,春天是脆弱的。
@Hobbes,有點不現實。嘗試在沒有製動助力器的情況下制動,方法是將汽車傾斜放在安全區域內,然後將其置於空檔,同時按住制動器,停止發動機,並多次踩下制動踏板,直到不再有真空吸塵器為止。制動助力器。現在,感受一下您需要踩踏板以使車輛保持靜止的困難程度。制動器需要四個彈簧,當組合使用時,它們會釋放該力,以便像沒有助力器時一樣弱地制動,並且在正常操作期間,您將需要更大的力來抵消它。
Criggie
2018-01-25 15:29:2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卡車是指在床上或拖曳的拖車上承受重負荷的車輛。在這種情況下,正確尺寸的板簧比螺旋彈簧更有效。板簧也不需要後拖桿等,因此在後部也能很好地工作。 (假設一切均已正確調整,等等)

磁盤更輕,冷卻速度更快,這對汽車(賽車或其他)而言是有益的,但對於重型車輛而言則是有利的。

答案考慮到所有因素,鼓槌有時比盤式製動器更好。


其他要點:

鼓在四輪驅動汽車上安裝磁盤後很長時間了。再次,從低速停止重載的要求比從空曠的路況降低牽引力更具優勢。

此外,鼓能夠承受衝擊力而損壞盤式製動器轉子,因此可能性較小

最後一個優勢是定價-磁盤的製造成本要比鼓式製動器高,因此特別注重成本的產品可能會以最便宜的價格來指定。

看到載重量超過20噸的卡車在陡峭的山坡上剎車時冒煙,我想知道,對於重型車輛而言,冷卻速度有多快會不好呢?
通常,“更輕和更快冷卻”也與“更輕和更快加熱”直接相關。同樣,“冷卻速度更快”可能只是不使用制動器時的準確描述。
@Jeutnarg我相信該聲明應解釋為“比相同重量的鼓更輕,冷卻速度更快”。無論如何,關鍵是磁盤的散熱效率更高,而不是磁盤每單位質量可以吸收的熱量。
“鼓式製動器可以更好地阻止低速行駛的重物”-為什麼會這樣?
“冷卻”的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能夠將冷卻空氣引導到暴露的磁盤表面,而這種能力很多。鼓更難冷卻-重量更大,並且是密封的系統。您可以在上面放各種花哨的鰭片和物品,但要冷卻的是外表面,而不是實際的製動表面。這樣的事情使您的冷卻成為鑄鐵(或者犧牲了其他東西的更好的別克鋁,在過去的幾年中犧牲了很多其他東西)的傳熱係數的一個因素,並不是那麼好。
@DmitryGrigoryev卡車通常具有“發動機制動器”或“減速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下降時制動器上的負載。關鍵是:如果沒有這些系統,即使是最高效的製動器,卡車下山時也很難應付。
Bartek Banachewicz
2018-01-25 17:22:5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使用壽命是其他答案中未提及的一件事。正確設置的鼓式製動器的使用壽命比同類盤式製動器的使用壽命長。

我回來了,還想起了另一件事:握手。將有線操縱的手剎包括在盤式製動系統中要困難得多(儘管顯然已經完成了)。至少在美國,IIRC法規要求必須使用電纜進行操作(以免潛在的液體洩漏不會使汽車鬆動)。這也是在更便宜和更小的汽車中鼓式製動器持續存在的原因之一。

是的,但是更換剎車片不是比維護和調節鼓式製動器更快,更便宜嗎?
我只是說一點。維護間隔大大抵消了更換靴子和硒鼓其他零件所花費的額外時間。對於中等能力的DIY機械師,如果沒有遇到任何問題,鼓式製動器重建套件的安裝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
-1
光盤上的手剎是常規操作。每個後輪盤系統都有一個,這(從外面看)這裡的汽車佔90%。豐田,福特,偶爾的經濟型汽車除外。因此成本,而不是工程難度。
geoO
2018-01-25 22:02:42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對於要執行幾乎所有製動並承受最大力的前輪,您想要的就是碟片。對於後鼓式製動器來說已經足夠了。您永遠也永遠不會在現代汽車的前部看到鼓。永遠不會。

盤式製動器的成本也更高,鼓也足夠。因此,削減成本可能只是最大的動機。

Neil
2018-01-26 04:31:4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為使我的經驗更加豐富,答案是鼓式製動器受鹽和道路碎屑的影響要小得多。我在芝加哥有一輛小型本田SUV,十年來,由於受到鹽霧的衝擊,冬天的鹽幾乎每年都會生鏽並卡住後剎車片。與前者相比,我四次更換並重建了後製動器。輕型車輛後輪的鼓式製動器總體上較少維護,並且由於物理特性和比例設計的原因,後輪制動器的工作量遠小於前輪制動器,因此它們不需要那麼堅固。

您可能會希望提出該主張。這可能只是您的經驗。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