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為什麼在前輪測量摩托車的速度?
NANDAKUMAR
2016-06-17 12:37:3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很久以前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為什麼總是從前輪計算速度?

讓我們考慮一下以下情況:-

您正在比賽中,您在1檔時油門全開,並且在第2輪中也要帶輪轂。假設您的前輪在空中。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您想測量速度,那麼後輪應該是正確的,對吧?

我想要知道,車輛製造商為什麼要從前輪測量速度?

如果您正在比賽中,並且您的汽車可以抬起一些輪子,那麼您將不在乎您的確切速度是多少,並且您將使用更精確的外部速度測量方法。
我見過的所有賽車都沒有樂器。您可能在看車速表時花費的任何認知帶寬都可以更好地致力於更快而不會崩潰。如果您在賽道當天正在騎電動自行車,教練會建議您將膠帶貼在速度表上。您也不需要測速。您可以感覺到動力已經越過峰值,一旦知道了軌跡,就知道了要轉移的位置。
除了[profit](http://mechanics.stackexchange.com/a/31892/4708)之外,後輪負載是否存在更多可變性,從而導致旋轉隨速度變化?我希望前端能夠證明更穩定的一致性。
六 答案:
Rory Alsop
2016-06-17 12:54:1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每個都有優點和缺點,請記住,您可以輕鬆地旋轉或鎖定後輪,實際上,以正確的速度後輪的頻率可能要少得多。

因此,這是由於物理連接性

  • 從前輪連接到車把上的里程表要比從後輪到油箱下方向上行駛(應對車手運動)容易得多等等。

就是這麼簡單。

Shobin P
2016-06-17 13:29:3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將速度計連接到前輪不是憑經驗來定的。

在我國,許多鈴木和本田都將速度計連接到後輪。

正如羅里(Rory)所說,我猜唯一的原因是由於前輪更靠近駕駛艙,因此很方便。

那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我從未見過在後輪裝有速度計電纜的摩托車,除非它是用於牽引力控制的電子傳感器,該傳感器將傳感器安裝在兩個車輪上以測量增量。
@DucatiKiller https: // en.wikipedia.org / wiki / TVS_Flame
@DucatiKiller https: // en.wikipedia.org / wiki / Suzuki_GS150R該傳感器將傳感器連接到鏈輪
這麼奇怪。儘管這不是電纜,但它是電子傳感器,對嗎?
AiliubrnhyCMT是的!
我的速度計連接到具有內置設備的變速器,該設備會產生電脈衝。
大多數經典的英國自行車在後輪上都有speedo驅動器。我認為有些BSA會將其從變速箱中移除。
Jakub
2016-06-17 13:44:3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大多數情況下,前輪與機械測速儀一起使用(儘管有例外),因為將前輪連接到機械裝置更容易(而且可能更便宜)。另外,機械測速儀使用電纜。持續時間越長,可靠性和準確性就越差,因此速度計會從最近的車輪獲取速度。

在具有電子速度計的現代摩托車中,速度是從前輪,後輪,或變速箱(使用售後市場零件更改速比時會出現問題)。

Steve Matthews
2016-06-17 14:33:04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所有的賽車都裝有speedos,其中一些根本無法使用。我從來沒有參加過比賽,也沒有時間把目光從我周圍發生的事情轉移到錶盤上。這就是為什麼賽車會在儀表板上配備明亮的燈光,當需要注意時會亮起燈光。

在道路使用過程中,必須遵守速度限制的情況下,speedo有用的時候。如果您在公共道路上賽車,可能是違法的。

我必須說,當我把車輪從地面上摔下來時,我通常會在哪裡著陸。

>

zipzit
2016-06-18 02:21:3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將速度計放置在性能良好的位置,並且使製造商花費最少的錢,並因此獲得最大的利潤。期間。

PMar
2016-06-19 07:24:09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裡有個想法:大多數汽車都有後輪驅動。因此,在大多數汽車中,通過前輪旋轉來測量速度更為可靠,因為前輪僅在汽車向前行駛時才能夠旋轉。相反,後輪的旋轉由發動機驅動,不需要反映汽車的實際運動-它們可能只是“旋轉” [示例:卡在泥土中;在冰上打滑]。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3.0許可。
Loading...